青海湟源:脚步丈量民情 走访化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5-10-03 16:10: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进一步转作风、畅民意、固根基,强化基层治理效能,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党委坚持党建为魂、群众为要,扎实开展“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行动,通过“精准走访察民情、靶向施策解民忧”,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健全机制,织密走访“责任网”。构建“党委总揽、政法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乡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户”四级责任体系,推动干部既“身入”基层,更“心至”群众。整合乡村干部、综治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明确“走访记录——跟踪督办——分类交办——限时办结——闭环反馈”的全流程机制,按“大事专班办、小事属地办、微事当场办”流程处置群众诉求。对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亲情+关怀”双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走访全覆盖、关怀无遗漏;通过分析研判会专题研判矛盾风险,及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精准走访,摸清民生“需求账”。组织工作人员迈开“铁脚板”,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拉家常+讲政策”“座谈会+听诉求”“线上留言+线下回应”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重点聚焦基础设施短板、人居环境改善、就业帮扶难题、矛盾纠纷化解等关键领域,细致记录房屋修缮、政策咨询、邻里纠纷、土地权属争议等具体诉求。行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1905户、4600余人,成功调解邻里、婚姻家庭、土地等矛盾纠纷20余起,收集生产生活类建议30余条,排查消防安全、矛盾风险等各类安全隐患10余处。
靶向施策,破解治理“老大难”。坚持“即时办、协同办、跟踪办”原则,对走访收集的问题分类梳理、政法督办、限时反馈,推动问题高效解决。聚智赋能强治理。围绕“引智回乡、聚力发展”主题,向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等人员征集产业发展、矛盾调解、平安建设等方面有效建议127条,将优质建议转化为具体项目,纳入年度政法工作重点任务。资金下沉补短板。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清单,积极对接县级部门,争取资金2800余万元,落地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等项目,既消除安全隐患,又补齐平安建设基础设施短板。服务联动解民忧。依托上浪湾、莫合尔两村农机服务队,为全乡6500亩耕地提供“耕、种、管、收、烘、储、售”一体化服务,同步排查农田周边矛盾隐患,在降低种地成本、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破解“年轻人不会种、老年人不能种”的现实难题,减少因农事引发的纠纷。
长效推进,巩固行动“实成效”。通过“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行动,不仅推动了一批“老大难”问题解决,更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与信任度。下一步,巴燕乡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完善“党委牵头、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化、平安建设评价常态化;将走访中收集的合理建议、发现的风险隐患,纳入平安建设台账,以更精准的服务、更扎实的举措,推动党建引领政法治理创新,真正让民生“呼声”变为群众“掌声”。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