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农家书屋“小阵地”谱写文化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03 16:10: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金秋送爽,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新民村农家书屋,孩子们正俯身书桌前,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元宵与灯笼的轮廓,充满童心与巧思的手抄报跃然纸上;另一边,妙趣横生的猜灯谜游戏也引得阵阵欢声。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我乡推动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阅读文化活动,使农家书屋逐步成为传播党的政策、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之一。

全乡下辖8个村,截至目前,共建成农家书屋8个并实现常态化开放,覆盖率达100%。目前,藏书量达10951册,政策理论、农业技术、文化科普等各类书籍一应俱全。同时,围绕“管好、用活”农家书屋持续发力,当前各书屋每周开放天数超过5天、日均开放时长近9小时,累计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9次,群众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满足。

今年来,农家书屋运行效能逐步增强。一是基础管理持续规范。各农家书屋均配备图书管理员,统一图书分类、完善登记、借阅流程。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并进行编码上架。二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坚持“节假日不休”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重点保障留守儿童、老年读者等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三是阅读活动丰富多彩。结合重要节庆成功举办了“挥毫写春送祝福·墨香送暖情意浓”“先锋引领促阅读”“书香惠农促增收”等特色活动,有效激发了村民的阅读热情,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四是社会效益初步显现。书屋不仅是阅读空间,更逐渐成为传播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站”、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充电站”、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驿站”。村民通过阅读养殖、种植类书籍,提升了技能,为本村农业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东峡乡将规范日常运营,系统制定并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与《村民借阅须知》等规范,实现以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提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另外,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深度融合,丰富服务内容,真正将农家书屋打造为乡村的“文化粮仓”和“精神引擎”。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