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声音:党员干部要打好涵养优良作风的持久战

发布时间:2025-10-10 16:46: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更关乎国家事业的成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面临的考验复杂多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绝非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一阵风”思维,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打好涵养优良作风的持久战,让优良作风成为干事创业的“定盘星”、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民族复兴的“助推器”。

打好涵养优良作风的持久战,是党员干部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需要。“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而作风建设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突破口。从“延安整风”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百年党史早已证明,作风问题的整治不可能一劳永逸,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岗位上起初兢兢业业,却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放松自我要求,出现“躺平”心态、“佛系”作风,根源就在于缺乏持续自我革命的意识。党员干部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检视自身言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纠正偏差,才能在长期考验中守住初心、永葆本色。

打好涵养优良作风的持久战,是党员干部践行服务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从“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解决民生难题,优良作风始终是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一些干部把“为民服务”停留在口号上,遇到复杂问题就推诿扯皮,这正是作风建设还需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的原因。服务人民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需求作为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长期坚守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唯有如此,才能在与群众的长期互动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打好涵养优良作风的持久战,是党员干部助力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优良作风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还是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亦或是科技创新领域“啃硬骨头”的执着,还是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的传播……都离不开党员干部优良作风的支撑。民族复兴的征程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马拉松长跑。如果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松口气、歇歇脚”,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事业的进程。面对新征程上的新任务,党员干部必须以优良作风为“铠甲”,将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长期奋斗中锤炼担当精神、提升履职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涵养优良作风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终身课题。唯有以自我革命的自觉、服务人民的情怀、民族复兴的担当,持续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永恒底色。

云南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群工作部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