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声音:深耕“三农”沃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10 16:46: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紧密地连接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宛如一盏明灯,为乡村振兴的征程照亮了前路,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明确了方向。在这伟大的时代征程中,广大基层干部重任在肩,需以无畏的勇气、真挚的情感、卓越的智慧,扎根“三农”沃土,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激发农业创新活力,实现农业强。农业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古代的铁犁牛耕到如今的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农田用水,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用汗水与智慧让无数人免受饥饿之苦,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新高峰。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积极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更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同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设备,通过举办农业科技示范活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让农民直观了解并掌握新技术,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情,建设乡村宜居风貌,绘就农村美。农村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人文氛围,是农村独特的魅力所在。基层干部要怀抱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致力于乡村环境整治与文化建设,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画卷变为现实。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乡村环境干净整洁;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在村道两旁、庭院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在文化建设方面,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技艺等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乡村文化展览等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与认同感,让乡村在生态与文化的双重滋养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培育富民多元产业,达成农民富。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路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清晰指引,党员干部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支持乡村发挥优质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并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乡村新业态,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实现生活富足。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基层干部当以“三农”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云南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群工作部 任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