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马铃薯种薯喜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5-10-11 16:23: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金秋时节,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得益于高原独特的自然优势与“科学种植+订单收购”模式,湟源县寺寨乡马铃薯产业实现产销闭环,不仅筑牢了产业根基,更让农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眼下,上寨村的种薯采挖正进入关键期,连片马铃薯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湟源红欣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湟源明仓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抢抓农时采挖、分拣、装袋、运输环节井然有序,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据介绍,今年寺寨乡马铃薯种薯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到4000斤,往年种植的食用马铃薯亩产则能达到6000斤;且上寨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产出的马铃薯品质好、口味佳,广受认可。
湟源县寺寨乡平均海拔3070米,气候冷凉、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天然适宜区。近年来,寺寨乡牵手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当地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通过“农户+基地+科研院所”模式,持续推广优良品种与科学种植技术,先后育成青薯2号、青薯9号、青薯10号等马铃薯优良品种,让高原马铃薯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此外,通过“订单农业”打破销售壁垒,从种薯培育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收销售,湟源县寺寨乡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育种-种植-收购-销售”全链条闭环。2025年,寺寨乡与青海大学签订1450元/亩的种薯订单,西扎湾、下寨等村集中连片种植700余亩,同时以合作社带动农户自主种植超千亩,让小农户稳稳对接大市场。湟源红欣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称,今年村里种植的214亩马铃薯均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的订单种植,无需担心销路,只要能产出马铃薯,就会被全部收购,且依托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种植马铃薯种薯,年收入稳定、旱涝保收,科研院方会提供种子,并负责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合作社只需负责种植和采收,还能带动周边家庭农场与合作社共同发展。

有了订单兜底,合作社的种植底气更足了,而对于周边农户来说,家门口的采挖现场,也成了他们的“增收车间”。在采挖现场,不少妇女正忙着分拣马铃薯,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赚取务工收入,塔湾红土湾村的田秀兰便是其中一员。她表示,自己已在采挖现场分拣马铃薯两天,每天能获得100元工资,比待在家中更有收获;平时还会去西扎湾村参与拉网、摘豆子、挖蒜苗等农活,既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和庄稼,又能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从育种端的技术支撑,到种植端的订单保障,再到销售端的市场认可,湟源县寺寨乡的马铃薯产业,不仅让“土疙瘩”变成了“致富果”,更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这里的高原种薯还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