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透明围挡”让城市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
发布时间:2025-10-13 10:56: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以前瞧见围挡,心里就直犯嘀咕,这工程得修到啥时候?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我们上班?想打听都没地儿问。”李建国感慨地说道,“如今可大不一样了,瞧瞧这牌子,项目名称、啥时候开工、预计啥时候拆围挡,写得那叫一个清清楚楚。再扫扫这个码,连项目负责人电话都能找到,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踏实多啦。”
李建国所体会到的这份“踏实”,正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自今年以来大力推行规范围挡管理专项行动结出的硕果。这项以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的行动,如同一缕春风,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管理细节,也深切影响着市民的切身感受。
破壁:拨散“信息迷雾”,开启“一码全知”新篇
城市建设,是发展前行的铿锵步伐,然而施工带来的“成长阵痛”——刺耳的噪音、飞扬的尘土、拥堵的交通以及漫长伫立的围挡,常常成为市民心中抱怨的症结所在。其中信息的不透明、沟通的不顺畅,更是像一团浓重的迷雾,让市民在面对施工时,只能无奈地被动接受,甚至滋生出诸多误解。
“今年,面对围挡施工带来的重重挑战,我们把规范围挡管理当作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关键行动,通过精细化的管控,全力以赴降低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格尔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陈登科介绍道。为此,格尔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精准发力,将“信息公开透明”作为破题的关键钥匙,统一制定并强力推行标准化的项目信息公示牌,确保其醒目地展示在围挡的显著位置。
如今漫步在格尔木市的各施工路段,这样的公示牌已然成为围挡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标准配置”。它们醒目地悬挂于入口或人流密集区域的围挡之上,黄底黑字,格式规整统一。
在格尔木市老城区排水管网提升改造与道路雨水滞留标段二项目现场,项目信息公示牌粘贴在施工挡板的醒目位置,不仅清晰罗列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工期、围挡计划拆除时间等基础信息。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市民只需轻轻掏出手机一扫项目信息公示牌上的二维码,项目的详细概况、精确到节点的工期安排、围挡拆除的具体日程以及投诉与建议反馈渠道清晰呈现。
这一创新举措真正实现了施工关键信息的“一牌公示、一码全知”,如同将以往那些零散、模糊甚至缺失的拼图碎片,巧妙地拼接成一幅完整、透明且便捷的查询监督蓝图。
赋能:告别“被动知情”,迈向“主动监督”时代
这一举措的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为市民提供信息便利这般简单。它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政府、施工方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之湖中,激起了层层深远的涟漪。它赋予了市民监督的有力权力与有效能力,悄然改写着三者之间的互动模式。
“以前围挡一立起来,里面到底在干啥、干得怎么样,我们完全两眼一抹黑。现在可大不一样咯。”家住江源路附近的李成兰笑着说道,“我不仅清楚知道了这个工程的相关信息,还明晰了投诉渠道,知道该怎么去反映问题。这让我们感觉不再是城市建设的‘局外人’,而是能够切实参与其中的‘监督员’。”
这种从“被动知情”到“主动监督”的角色华丽转变,正是格尔木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殷切期望看到的。陈登科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市民投诉往往带着满腔情绪,究其原因,就是找不到明确的沟通对象。如今,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市民的监督变得更具针对性、更富建设性。一个电话、一条扫码反馈,就能精准指向问题的核心,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效率。”
不少格尔木市民回忆,在“透明围挡”措施实施前,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问题,周边居民怨声载道。而在实施“透明围挡”后,市民通过扫码反馈问题,施工单位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并迅速整改。
深化:于精细化管控中,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
格尔木市的“透明围挡”实践,无疑是其城市治理迈向精细化、人性化征程中的一个生动写照。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管理部门观念的深刻转变——不再仅仅把围挡看作是隔离施工区域的冰冷物理屏障,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与市民进行亲密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与温暖平台。
“我们通过强化部门与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严格要求在道路封闭施工前,及时发布包含建设内容、时间、路段的道路施工封闭通告,广泛告知市民,以此争取市民的理解与支持。”陈登科介绍说。
城市治理,核心在于“人”。无论开展何种工作,都应当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量。规范围挡管理,看似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蝴蝶效应一般,直接牵动着市民的幸福感。通过这一块小小的公示牌,传递出的是政府的满满诚意、管理的透明公开以及对市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其背后,彰显的是格尔木市矢志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据了解,格尔木市未来将持续深化市政道路围挡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地统筹施工安排,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丝不苟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加大宣传提醒力度,确保市政项目能够按时完工,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出行便利。
一牌一码,虽只是小小的举措,却如同一座坚实的连心桥,紧密连通了城市的建设进程与市民的知情渴望,巧妙融合了行政管理的刚性要求与公众监督的柔性力量。在格尔木这座高原新城,这些“透明”的围挡,不仅规范了施工现场的秩序,更围出了市民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民心暖流与治理智慧,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城市发展画卷。
文/蔡得军 图片由格尔木市住建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