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茫崖:从风沙迷眼到层林尽染
发布时间:2025-10-13 13:31: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十月的茫崖,昆仑山下的戈壁滩正上演着一场别样的秋日盛宴:四道“绿色长城”环绕中的城区里,白杨叶铺就金色地毯,红柳丛缀满绛红浆果,偶有耐寒的槭树探出墙头,将叶片染成深浅不一的绯红。
“二十年前的秋天,茫崖只有两种颜色——土黄的沙丘和灰蓝的天。”作为典型的高原荒漠地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80%区域海拔超3000米,三分之二以上面积被荒漠戈壁覆盖,年均降水量不足6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600毫米,重度盐碱地让树木难以立足。
老照片里的秋日茫崖印证了这份荒芜:狂风卷起沙砾抽打岩壁,唯一的“植被”是贴地生长的碱蓬,秋风过处只剩流沙呜咽。当时流传着“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说法,白天气温二十多度,夜晚骤降到零下,盐碱水浇下去树苗很快就枯萎。
如今漫步茫崖城区,秋日景致已然颠覆过往。道路旁的青杨队列整齐,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微风拂过便簌簌飘落,铺成百米长的“黄金道”;防护林带里,红柳的细叶泛起绛红,与白杨的明黄、沙棘的橙红交织成多彩画卷,偶尔有黄羊穿行其间,惊起几只栖息的麻雀。
这抹来之不易的秋韵,源于茫崖人的执着坚守。自2008年起,茫崖市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生态治理:筛选出白杨、青杨、红柳等6种耐盐碱树种,采用换土改良、节水灌溉等技术,干部职工每年春季义务植树,最远的林地要开车拉水浇灌,工人从清晨五点忙到深夜十点,每车30立方米的水浇下去,盐碱地很快就吸干了水分,必须反复补浇。
生态治理的成效早已超越景观本身。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造林近7130.32亩,栽植各类苗木370余万株,造林绿化成活率达到94%。完成森林抚育5000亩,全民义务植树累计新栽植林地310亩,补植补栽1000亩,共计栽植各类苗木30000余株,参加人数1000余人,尽责率98%。随着植被增多,沙尘天气显著减少,空气湿度逐步提高,曾经罕见的野生动物也频频现身。
夕阳西下,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在林带里捡拾落叶。“以前孩子问秋天是什么颜色,我只能说沙子的颜色。”她举起一片心形的白杨叶,“现在能教他认识金黄的杨树叶、绛红的柳树叶,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远处的沙丘被林带牢牢锁住,落日为层林镀上温暖的光晕,这座“环抱在四大无人区之间的荒漠绿珠”,正用绚烂的秋景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委宣传部供稿供图